在“开门教育”中增强群众感知度
组织人事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“开门教育”工作要求。在作风建设进入标本兼治新阶段的当下,唯有坚持“开门教育”,注重群众参与,接受群众监督,才能真正取得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”的实效。“开门教育”不仅是整治形式主义的破题之钥,更是新时代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。早在延安时期,毛泽东同志就经常与边区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,话家长里短、讲风土人情;1984年,邓小平同志面对对外开放的争议,亲自来到深圳的小渔村和当地渔民聊天……这些经典场景诠释着共产党人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的优良工作作风。新时代背景下,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更应当走好群众路线,让群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央精神的内涵和要求,感受到党和政府的为民初心。“开门教育”要让群众参与问题查找、感知教育过程、共享教育成果,真正实现学习教育的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。要注重拓宽群众参与渠道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利用座谈会、问卷调查、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,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让群众有更多机会表达心声。要注重教育内容的通俗化,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群众听得懂、记得住的语言,用群众身边的案例和故事进行阐释,让群众明白出发点是什么、具体要求是什么。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,充分发挥其组织动员能力,确保“开门教育”覆盖到每一个角落、每一名群众。“开门教育”要与时俱进改进“开门”方式,营造宽松的参与氛围,让群众敢说、放心说。一方面,要破除群众“欲说还休”的心理障碍,建立匿名反馈的“安全通道”,以“不记名”形式消除群众顾虑,用“扫码即报”“随手拍”等方式替代繁复的表格填报,让群众方便、放心反映问题。另一方面,要做到“群有所呼、我有所应”,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应,对合理的建议要积极采纳,让群众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和得到落实,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获得感。“开门教育”的举措,本质上是要让群众真正成为“阅卷人”,让干部的作风表现时刻置于民意的聚光灯下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中央八项规定的实实在在成效。如此一来,这场学习教育就能成为一座新时代密切党群关系的“连心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