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“两会热点”变成群众“幸福新起点”
组织人事报(07版)中国式现代化。民生为大。在此前人民网开展的23次全国两会调查中,与民生紧密相关的“社会保障”一词曾20次跻身十大热词之列,今年改为“民生保障”后,其关注热度位列榜首,折射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国家发展的深层逻释。热词的背后,是一系列政策举措如何转化为百姓触手可及幸福生活的期待。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从“安居”到“乐业”,从“一老一小”到教育医疗,两会期间讨论的民生话题,向来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和重点。纵观两会,心系民生、胸怀万家,是从“痛点”到“突破”的政策深耕。解决事关人民生存发展的“头等大事”,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"关键小事”体现的正是“担当”二字,是给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“保温”“供热”之禁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,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。基础养老金提高了,房货利率下调了,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,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……坚持民生导向,社会政策要着服于兜住兜牢民生庭线,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。如医保改革提速,通过“跨省结算覆盖100%统筹地区”“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”,破解群众看病难、报销烦的问题。无疑,迈步“幸福起点”就需要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,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。落实在人民群众衣食住行里,人民才能更好感知到施政的民生温度,才能把“民生清单”变为“幸福账单”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尽头,改善民生的工作永无穷期,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。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实现“十五五”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。越是关键节点,越要以高质量生活不断夯实幸福根基,让更多“两会热点”从梦想照进现实,人民群众的幸福成色才会更足、底色才会更亮。立足新的“幸福起点”,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,守住群众的“米袋子”,守好群众的“菜篮子”,将责任具体到每一项民生工程,做实、做深、做细、做透,推动党员干部在实际问题上下功夫、花气力,以“有解思维”,补好民生“欠账”、不欠民生“新账”算好民心"大账”,在实干中下好惠民的“先手棋”,打响为民办实事“当头炮”,履职尽责不负人民,找准“为民”定位,把实事做到群众“心坎”上。从春天出发,向未来奋进。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。努力把“两会热点”当作接续奋斗、砥砺前行的“风向标”,把“百姓心愿”写入政策,把“两会热点”变成群众“幸福新起点”,用心用情用力托举起更加幸福的美好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