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宾市探索推行“三精准”工作法 力促党员教育培训变“大水漫灌”为“精准滴灌”
四川党建去年以来,宜宾市紧盯破解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短板、提高党员综合素质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持续在对接需求、创新方式、跟踪问效三个方面精准发力,力促农村党员教育培训从“大水漫灌”向“精准滴灌”转变。精准对接需求构建“三单联动”机制坚持需求导向,建立“基层点单—组织派单—机构接单”全链条机制。通过问卷调查、实地走访、个别访谈等方式,动态收集农村党员需求200余条。创新实施“推门听课”行动,坚持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,下沉教学一线现场对教育培训效果开展实时测评,听取党员意见建议159条。分析学训需求,科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,形成涵盖政治理论、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12个类别的“课程菜单”。实施“一班一策”定制化培养模式,综合运用案例教学、现场实训、茶话交流等10余种教学方法,开发《“三治”融合促乡村治理的感悟和思考》《我以“三大法宝”守初心》《助力基层治理 服务乡村振兴》等特色课程26门,确保培训内容与农村党员需求精准匹配。精准创新方式打造“三维立体”矩阵构建“课堂+现场+实践”三位一体培训体系。分级分类组建师资库18个,优选党员领导干部、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等基层一线、行业领域师资708名,加大师资力量配备。积极推行“课堂+田地+教学点”“专家讲授+现场教学”“案例教学+互动研讨”等教学模式,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、产业基地等基层一线,结合地方特色开设“榕树党课”“乡音党课”“田园党课”等实境课堂,推动教育培训从“会场”向“现场”延伸,让党员在实景式教学、沉浸式演练中“强筋壮骨”。串联各县(区)党性教育基地、产业示范基地,打造“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宜宾足迹”研学路线、乡村振兴研学路线等,推出29个现场教学点,构建特色教学场景,探索情景模拟式、体验式、互动研讨式培训。此外,聚焦农村党员“一线练兵”,开发“第一书记驻村故事”擂台赛、“百堂党课话宜宾”等实践平台,并结合开展“党群同心 服务同行”主题党日活动,鼓励农村党员在种植养殖技术、农产品销售、乡村环境整治、基层矛盾调解等方面积累实战经验,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,形成“学中干、干中学”良性循环。精准跟踪问效健全“三段闭环”管理机制构建“训前调研—训中管理—训后评估”全流程管理体系。规范党员个人学习档案,指导基层党支部逐人建立年度党员个人学习培训台账,通过“一人一档、动态管理、精准调训”掌握培训情况,有效拓展提升党员教育覆盖面、实效性。完善“训后回访”制度,建立讲课、听课、反馈教学闭环,制定科学评估指标,从课程设置、师资配备、教学方式、教学活动安排等8个方面开展培训满意度测评,从学习参与度、知识掌握程度、实践应用效果等多维度对培训实效进行评估。延伸训后接续培育链条,开辟培训“回音壁”,把党员个人参加教育培训情况纳入组织生活会述职的基本内容,加强党员述学评学导学督学管理,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、评优评先挂钩,重点了解党员运用所学知识推动工作情况,全周期推动党员学用结合,促进教育培训精准闭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