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关键少数”要因“材”施教当好“雕刻家”
中国网“人材”与“人才”,虽然读音相似,但在语义上存在明显的区别。人材,指可造之才。而人才,指有本事的人。“人材”必须经过一番精心雕琢才能成为“人才”。“关键少数”要当好这个“雕刻家”,把握好用人导向这把“雕刻刀”,“雕琢”出更多的优秀人才,让他们在岗位上大显身手、发光发热。当好“雕刻家”,要慧眼识“材”。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既然伯乐之士相中能委以重任的人才,就是一种远见卓识。用人得当,事业兴盛,用人失察,事业受损甚至遭受失败。领导干部在干部人才选拔上,就要练出一双“知人善用”的慧眼,选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,把他们合理、公平地安排在最适合的位置上,使他们有用武之地、尽量发挥其最大的潜能,尽其所能,大显身手。当好“雕刻家”,要知“材”善用。《管子·君臣上》有云:“明君之举其下也,尽知其短长,知其所不能益,若任之以事。”意思是,明君举用下面的人材,总是全面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,了解到他的才能的最高限度,才委任给他职务。所以,领导干部对人才不可苛求完美,要做到“不以表象而舍才、不以小疵而掩才、不以妒谤而毁才、不以好恶而弃才、不以卑微而轻才”。唯有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,根据其特长、兴趣、爱好及能力水平,按才授岗,用其所长,容其所短,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最佳舞台,切实做到人尽其才、才尽其用,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巨大效能。当好“雕刻家”,要量“材”而用。“骏马能历险,耕田不如牛;坚车能负重,渡河不如舟。”作为“关键少数”要根据每个人才的能力和素质,以及擅长的技能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,挖掘人才的潜能,不仅要量才而用,更要大胆用才,真正做到知人善任,人尽其才、各得其所。只有用好人才,才能真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前进动力,也能使人才源源不断的支撑发展所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