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:以“雷锋伙伴”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城市向善
四川党建网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贯彻落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“以共担共享创新社会治理”“打造一批志愿服务特色品牌”等要求,聚焦柳城人口多、体量大,新旧矛盾交织频发,“小马拉大车”等痛点难点,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以共担为要责,以“雷锋伙伴”党员志愿服务为切入点,以项目为支撑,通过党员带头,发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,用体系化的志愿服务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。搭架构,志愿服务力量由“散”到“聚”。一是全城“招”。采取“主动报到+动员招募”方式,引导2836名党员向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,面向治理骨干、社会组织等群体招募志愿者,并根据业缘、趣缘、地缘,按照“党员+群众”结伴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85支,构建“街道支队—社区分队—小区小分队”三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。二是深入“挖”。以开展小区治理、安全巡查等工作为契机,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精神,通过党员带头,引导市民从“志愿者”转变为“自愿者”。项目实施以来,共计3130名居民骨干主动加入“雷锋伙伴”志愿服务,厚植市民的家园情怀和共担意识。三是广泛“链”。通过区域化党建,链接区委组织部、区委社治委等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志愿服务阵地2000余平方米;依托商家联盟,联动商家建成“共享厕所”72处;加强校地合作,联动西南财大等5所高校,策划包装小区治理项目13个,贡献“金点子”28个。建机制,志愿服务链条由“乱”到“序”。一是丰富内涵,建立服务事项清单制。结合新时代背景以及柳城工作实际,丰富“雷锋伙伴”志愿服务内涵,明确特殊关爱类、专业技能类、小区治理类、应急处突类、其他类5大项、25小项服务内容,完善志愿队伍有章程、有队旗、有承诺、有项目、有档案、有考核“六有标准”,让市民在参与志愿服务中深化共担意识,担当应尽之责。二是精准赋能,建立岗位清单发布制。采取“群众提诉求—社区定岗位—志愿者接任务—群众作评价”方式,打通志愿服务岗位机会清单“发布、认领、执行、反馈”工作链条,让志愿者尽其所能、担其能担。项目运行以来,共收集群众诉求600余条,发布公益岗位282项,认领公益岗位6200余人次,服务居民30余万人。三是机制激励,建立正向评价反馈制。制定《“雷锋伙伴”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办法》,明确5大类志愿服务积分细则,引导辖区278家企业商家、社会组织等采取商品兑换、生活服务等形式对志愿者予以激励,开展“雷锋伙伴”评先选优活动,评选出最美志愿者队伍10支、优秀志愿者38名。融治理,志愿服务效应由“弱”到“强”。一是实施“文明有我”项目。引导“雷锋伙伴”参与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中,充分发挥“群架”意识,发动“雷锋伙伴”3000余人次参与文明交通劝导、非机动车序化等行动,完成570个小区院落的环境卫生大扫除工作,让城市更加美好、让文明蔚然成风。二是实施“安全守护”项目。实施“柳浪湾”片区序化专项行动,引导“雷锋伙伴”开展消防、燃气、社会治安等综合整治8000余人次,保持柳浪湾片区的有序规范经营,让人人都成为“城市守夜人”,确保“柳城稳、温江安”。三是实施“城市温度”项目。引导“雷锋伙伴”聚焦助老扶弱、爱心助学、劳动就业内容,开展“筑梦扶志”“微光行动”等志愿活动78场,辐射群众6000余人,力争让每一个人都能共享城市的发展成果,让城市更温暖。